原出處: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48940&page=1
圖片來源:flickr.com/photos/udeyismail
眾所矚目的馬來西亞大選,結果終於出爐。現任總理納吉(Najib Razak)領導的執政黨國民陣線(Barisan Nasional)取得國會多數席次,贏得第13屆馬來西亞大選。但反對黨人民聯盟領導人安華(Anwar Ibrahim,如文章大圖)在選舉結果公布後不久,隨即召開記者會,抗議選舉不公。
本屆選舉,國會總席次為222 席次,任何一方只要拿下過半數的112席次,便是取得簡單多數;若拿下超過148席,也就是總席次的三分之二以上,便能取得絕對多數。
根據馬來西亞獨立媒體「當今大馬」(Malaysikini)的統計,國民陣線這次大選囊括133個國會席次,佔總席次的60%,第二度未能取得絕對多數,而且席次數還低於2008年選舉的140席。反對黨人民聯盟(Pakatan Rakyat)今年取得89席,高於2008年的82席。就得票率來看,國民陣線這次僅取得49%的選票,輸給了人民聯盟的50%。
這次選舉,是兩大陣線競爭最激烈的一次,原本很有可能因此終結國民陣線長達56年的執政。然而,變天的期望終究落空。選後許多人將臉書的大頭照改為全黑,宣稱5月5日是馬來西亞史上最黑暗的一天、馬來西亞民主已死。
反對黨人民聯盟領導人安華(Anwar Ibrahim)在選舉結果公布後不久,隨即召開記者會,不承認敗選。他在記者會中表示,已搜集多項不合法的選舉行為,要求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給予交代。然而,如果安華的抗議不被選委會接受,他在馬來西亞的政治生涯恐怕將就此終結。
儘管國民陣線贏得選舉,但從上述的席次和得票率來看,都是歷年表現最差。事實上,國民陣線長達半世紀的執政,馬來西亞人民早已心生不滿。馬來西亞大學教授哥梅茲(Terence Gomez)在選前便明白表示,這次的選舉將是階級之間的衝突:是馬來西亞年輕世代、華裔與印裔,對抗長期執政但腐敗的馬來菁英。
影響選舉結果的最重要關鍵,自然脫離不了經濟因素。
經濟成長向來是國民陣線打選戰時的最重要口號。2012年,馬來西亞的經濟成長率高達5.6%,在全球景氣低迷的現在,確實是不錯的表現。然而,亮麗的經濟成長數字,其實掩蓋不了經濟發展所導致的腐敗。
貧富差距與家庭負債是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兩大潛在危機。根據路透社報導,馬來西亞的貧富差距排名南亞地區的第三名,僅次於泰國與新加坡。此外,2012年馬來西亞一般家庭債務佔整體GDP的比例高達80.5%,高於前一年的78.5%。
馬來西亞政府的舉債也是不遑多讓。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資料顯示,2012年馬來西亞政府債務佔GDP比例為53%,高於印尼(23.9%)、菲律賓(41%)、泰國(44%),只比印度(68%)和巴基斯坦(62%)要稍好些。
然而,債台高築的馬來西亞政府,放任貪污和非法經濟活動橫行,使得馬來西亞成了非法資金外流的黑名單。
根據全球金融誠信(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)去年12月底的最新統計,2012年馬來西亞外流的非法資金達到640億美金,是過去10年來的新高。如果累計2001~2012年的外流總金額,總計為2,850億美元,在開發中國家排名第三,僅次於中國(2兆7,420億美元)和墨西哥(4,760億美元)。
除了經濟問題之外,另一個影響大選結果的重要因素便是種族問題。
目前在馬來西亞境內,馬來人佔62%、華人佔25%、印度人佔8%。根據《金融時報》報導,自1969年引發種族暴動之後,馬來西亞開始推行「新經濟政策」,保障馬來人的利益:包括多數公職保留給馬來人、大學錄取給予馬來人名額保障、企業的股份至少有30%必須是馬來人持有等等。
儘管納吉有意調整新經濟政策,但一直受到國民陣線其他人士的阻撓,也導致國民陣線失去華人支持,大量的華人選票倒向反對黨,是導致2008年國民陣線未能取得絕對多數的原因之一。
面對這次選舉,國民陣線顯然是有備而來。自去年開始,納吉便推出多項利多措施,遭到反對黨質疑是為了今年的選舉進行政策買票。根據《金融時報》報導,今年3月份,針對貧戶、公務人員、國營企業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的員工,每人發放500馬來西亞令吉(約5,000元台幣)。納吉辯稱,發放現金是為了刺激經濟成長,但時機如此接近大選時間,不免讓人起疑。5月5日投票日當天,各項舞弊傳聞甚囂塵上,更增加選民對於選舉結果的疑慮以及反對黨的不滿。(吳凱琳編譯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